以真我,敬君品。在《君品谈》节目中,我们走近了年逾九旬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。从济公到爷叔,从舞台到养老院,他依然精神矍铄、笑声朗朗,言语间尽是从容智慧与不减的热情。他说:“愿力越大,生命力就越强。”这份“愿”,是对艺术的执着,是对众生的关怀,更是对生命本身不灭的热爱。
“专管人间不平气” —— 济公精神的当代回响
游本昌与济公的缘分,远不止于一部电视剧。他引用周总理的话形容济公——“专管人间不平气”,并视其为角色最核心的精神。演济公之前,他更多关注个人与小家;演了济公之后,他的心境发生了深刻变化。“济公不济私,济世为公”,这句话不仅塑造了角色,也重塑了他的人生。他投身公益,创办基金会,奔走乡村,致力于通过艺术教育照亮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。他说:“哪怕只能影响10%的人,也值得去做。”
2025年,游本昌入党的消息登上热搜。有人不解:为什么“济公”游本昌要入党?他的回答淡然却坚定:“济公是济世为公,党员是为人民服务,这两者在我心中是完全一致的。”在他看来,这不是宗教问题,而是认知问题、价值问题。面对争议,他一笑置之,继续走自己认定的路。
“化导自心” —— 文艺工作者的本分
游本昌常说“文艺化导人心”,但他更强调“化导自心”。在他看来,艺术工作者首先要修炼自己,才能影响他人。“我自我解剖了,让人们看到人是怎么进步的、怎么不断向前的。”他不追求流量与名利,甘愿走一条“非主流”的路,甚至一度被子女视为“悲情”。但他从容依旧:“只要生命不终止,就没有遗憾。我有时间弥补。”
92岁的游本昌,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精神能量。年初一场大病后,他挺了过来,笑言“老天爷肯定还有事没让我做完”。他把这称为“愿力”——不是为个人,而是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尽一份力。他坚信,只要有愿力在,生命就不会熄灭。“愿力越大,生命力就越强。谁都夺不走。”这种近乎信仰的生命观,支撑他不断学习、不断尝试,甚至计划进军竖屏短剧,推动济公精神在新媒介中的传承。
游本昌的人生,恰如他形容的——不是贝多芬完整的交响曲,而是舒伯特的《未完成》,始终向着未来敞开。他说:“人生的目的永远在前面,永远在未来。”92岁的他依然在学习、在思考、在行动,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: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什么,而在于还有多少想要去完成的事。
贵州习酒作为《君品谈》联合出品方,始终倡导“以酒崇道,务本为人”。在与游本昌的对话中,我们见证了一位艺术君子如何以愿力为灯、以行动为路,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光明、始终向前。